是的,阿群用心将自己的手艺做到极致,可是又有多少人疯狂努力了一阵子又销声匿迹了呢?
阿群的成功是因为她能够坚持15年一直用心追求极致,能够耐得住无人问津的寂寞,在用心做到极致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快乐。
当然会有人有疑问,阿群这就算成功吗?阿群和马云比,她能算成功吗?
中国社会历来有一个通病,成功的标准太片面:在学校看成绩,在社会看名利。
我赞成李开复的说法:成功就是“做最好的自己”。阿群能够坚持用心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在做“最好的自己”。
如此,她就是成功的。
前几天《面对面》节目,请来了董卿做嘉宾。褪去了华服的高贵大气,穿着淡蓝色衬衫的她,格外知性而清雅。
一脸诚挚地回答主持人王宁的问题,就像邻家姐姐在与你娓娓而谈,每一个回答的背后,都可以窥见她的人生信念是追求成长。
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董卿说:“我喜欢把自己能做到的部分做到极致!”
这是一种日臻完美的行为,一份严于律己的心态。
我想这是她能够从默默无闻拾级而上,成为火爆全国的“央视一姐”最根本的原因。
她在舞台上的游刃有余、笑看风云的潇洒,其实都是日积月累的酝酿沉积,源于每一天都把自己那部分做到极致的坚持,才有了今天炫目的峥嵘。
她曾在北京电台的一期节目里说,她每次主持完节目,都会抽离让人羡仰的舞台,沉下心来认真思考,这次的主持哪里做得不够好,哪里表达得不够清楚,还有哪些不足,让自己下一次的主持比上一次更好。
拥有这样的态度,无论她做什么,都会做成功。
厚积薄发的初露尖角是在2004年央视主持的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上,她以落落大方、充满亲和力的知性风格征服了全场选手、观众,更惊艳了央视的领导。
在2005年,一袭红色无袖长裙的董卿飘然走向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,成为全球华人瞩目的焦点,当之无愧地成为继倪萍、周涛之后的“央视当家花旦”。
2017年她主持的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和《朗读者》更是爆屏的节奏,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。
“它们的成功,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董卿,这个你必须承认!”导演郎昆如是说。
董卿就像一棵树,枝繁叶茂是因为树根的每一个角落都肥沃。
众所周知,女演员孙俪并不是科班出身,她身边的人都在上戏、北电、中戏等学校经过4年的专业学习,而她的演技却是在一部部戏里积累起来的。
孙俪一直告诉自己,只能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才能做得比别人好,所以也特别珍惜自己的每一个角色。
为了拍摄《玉观音》她准备了半年的时间去云南体验生活,学习射击、跆拳道。
为了演好《芈月传》她托朋友请来了一位复旦大学的历史老师,为她讲述关于那个时代的“私人定制”课程。
就像一起合作《辣妈正传》的演员张译说,孙俪好像黄酒,入口柔,后劲大儿。这个娇小柔弱的女子心里总是有那股子劲儿。
我想张译表达的“那股子劲儿”,就是她把自己能够做到的部分做到极致的坚持。
导演郑晓龙说:“孙俪就是用生命在演戏,她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角色里。”
她在《甄嬛传》、《芈月传》里演技的爆发并不是偶然,是她踏踏实实把每一个角色都做到自己的极致使然。
有人想寫出既漂亮又有深度的文章,坚持了几个月,看不到成效放弃了,却不知道那些成熟的写作者坚持读了多少书、学了多少文学理论、敲烂了多少键盘。
有人想要减肥,热火朝天地去了健身房几个月,体重并没有如自己预料般狂减,于是放弃了,继续羡慕着别人的马甲线、小蛮腰,殊不知别人已经坚持健身数年。
荀子在《劝学》中说: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你看到别人的成功,都好像在一夜之间,却不知这是厚积到一定的时间,机会来了喷薄而出发生的质变。
就像毛竹,在它一生中的最初五年里,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,但只要五年一过,它就像施了魔法一样迅速生长。
毛竹快速生长,完全依赖着它的根系,它前五年看似毫无变化,实际全部用来深深地扎根,最终创造了自己的奇迹。
所以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默默积累自己的能量,不管结果是什么,先把自己能够做到的部分做到极致,这个用心沉淀的过程终会隐隐地决定你的未来,促成你某一刻的绽放。